6月13日,英国思克莱德大学何文龙研究员与张良博士应邀访问我系并分别在第284期“凯发K8学术论坛”上面向全系师生作了题为“小型高功率毫米波/太赫兹源”和“High-power broadband W-band Gyro-TWA at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斯凯莱德大学宽带高功率W波段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论坛由赵自然老师主持👖,大约20名师生参加。
太赫兹波具有穿透性,安全性🫄🏿,“指纹”识别等诸多特性,在通讯、军事、医疗诊断、安全检查、物质与材料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缺乏稳定高功率的太赫兹源以及相应的电子学器件,目前太赫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在本次报告中🕵🏿♂️,何文龙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基于赝火花放电的新型太赫兹源。该器件将赝火花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注入到返波管中从而得到高功率的太赫兹脉冲。由于赝火花放电的电子束有自聚焦的特性,器件无需搭载复杂的磁聚焦系统,可以做到小型化。同时🌵,利用不同形状的扩展互作用振荡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光源功率👷🏻。目前该器件在200GHz的功率能够达到20W,有望在1THz的功率达到1W。之后张良博士介绍了螺旋状的新型太赫兹放大器🏈。与以往的回旋行波放大器不同👋🏽,该器件使用三重螺旋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波导模式和回旋模式的耦合程度,增加带宽;另一方面可以使器件利用二次谐波进行工作,降低调制磁场的强度。该器件在100GHz的输出功率能够达到5kW,目前正在研制372GHz放大器。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围绕高功率太赫兹源及放大器在太赫兹成像中的应用问题跟何文龙研究员与张良博士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此次学术论坛为双方后续深入的科研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何文龙研究员是英国5G创新中心真空毫米波器件特邀专家🖥👇🏽、英国工程及技术协会射频及微波委员会常委🧑🏼⚖️,负责毫米波通讯计划🧑🏽🦲、国际太赫兹放大器磁共振学术网络(由世界领先的电子自旅共振专家组成)带头人。其长期从事高功率太赫兹源及放大器的研究,成功研制了许多国际领先的高功率高频率电子器件,并在高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篇),被引用近4000次,是该领域的国际领先专家。